张伟勇,1975年生,中共党员,1996年毕业于华侨大学英语系,最后学历是2005年毕业于华侨大学法学专业(专升本)。目前是泉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一名民警,曾被联合国授予“东帝汶维和勋章”和“苏丹维和勋章”等荣誉称号,并获得个人三等功。2002年他自愿报名,经严格考试后被选拔为中国维和警察,前往东帝汶参加维和行动。事隔4年后由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直接下达命令让他再次出征苏丹。张伟勇文武双全,综合素质一流。他英语会话沟通能力、财务、驾驶、体能等方面都十分出色:手枪射击五发子弹稳定在45环以上,左驾右驾和特技驾驶样样精通,而且还兼擒拿格斗和多项特种技能于一身。这也是他为什么第二次会被公安部直接选中的原因。
在常人眼里警察是令人羡慕的职业,而走出国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的警察更是令人瞩目。但是人生来是没有差别的,然而经过了不同的遭遇和发展之后,人与人之间便产生了巨大的差距,会走进人们关注的视野,按他的话说是“因为他比别人多了一个特殊的经历,但实际上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这位有着特殊经历的老学长,跑在我们前面的人,却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承认自己的平凡,这是一种心态和境界。
在国外维和期间他主要帮助当地警察培训,提供指导和建议,“我们维和警察是不具有执法权的”。在和当地警察交流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联合国的书面用语,多数是专业术语,“在那样的环境中,迫使你提高英语口语能力,大学时的‘本行’也派上了用场。”执行维和任务期间,他逐渐培养了自己不屈不挠的精神,还有勤奋的品格。“在国外,你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还有国家的形象。我们中国警察以纪律严明著称。”在联合国官员和驻在国民众的眼里,来自中国的维和警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团结一致、顽强拼搏,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在维和时张伟勇和战友们处处带头工作,充分体现出中国警察应有的素质。
在维和的地方,危险的事件时有发生,当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两个小记者不约而同地问道为什么毕业于英语专业却选择成为一名维和警察时,张警官耐心的告诉我们"当时抓住了机会去考维和警察,考上了就不得不去,手枪射击、驾驶、英语、有五年工作经验这些都是报考的必要条件。本来是要去海地的,所以去之前还培训了一个月的法语,后来被派去了苏丹。在那里,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事一起工作,体会的是不同国度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处理方法。”
“虽然那里生活比较苦,但是现在的自己到哪里都能适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也是对自己一个非常好的锻炼。也许自己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可以带动大家去关注这些问题。在枯燥的维和生活中,我们偶尔也会开一些小Party。现在国内的工作比较忙碌,也会有压力,但这是每个行业共有的社会问题;闲暇时会陪陪家人;喜欢看看历史、传记、杂志,看历史可以学习前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平时会去跑跑步锻炼身体。”接触中我们感觉到张警官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得很好,现在回想整个交流的过程,记忆犹新的是一句“我的同事还在外面孤军奋战”。很受触动,是因为能感受到张警官的工作态度和与同事分担的胸怀。维和生活说不上轰轰烈烈,但这一个过程只有他和他的战友们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take care!"这句简单的问候就是维和时战友间最深情的嘱咐。
人们常说时间流逝,无声无息。是啊,张警官2006年到苏丹维和时只有9个月大的宝贝儿子现在已经四岁了。张伟勇两次参加“维和”,成为一个真正的和平使者,也因此,他获得另一个传递和平的机会——5月12日在泉州传递奥运圣火。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手,两次海外维和,这些都是在传递一种和平的信息,但张警官却不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维和警察,他希望“到时候就不用维和警察了,世界和平。”是啊,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四洋五洲,海连着海,陆望着陆,就像奥运火炬传递着和平与友谊,世界的和平我们共同努力。
年轻的我们、青涩的我们在涉足社会时那颗懵懂的心和略显混乱的头脑能在纷乱的社会中汲取多少真知足以受益终身,但尝试本身或多或少总会留下痕迹。生命里没有奇迹,很多时候你只是在咀嚼自己。在拼搏的过程中他们也都付出了自己才能体会的艰辛。他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了过来,对知识的尊重,执著的信念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成了幸运女神格外垂青的幸运儿。在短暂的采访过程中,我们慢慢走进了这位成长于平凡的岗位,每一天过着平凡的生活,做着平凡的事,一样都有世俗的烦恼的优秀警官。来之前的兴奋在短短的四十五钟转化为另外一种力量。
在学生时代的我们是幸福的,没有经受太多的苦难,对未来又充满着无限的憧憬和遐想。张警官勉励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首先是要学好本专业知识。当机会来时,我抓住了。我想让你们懂得的是既然我能做成,那么你们也可以。”(赵玲凤、洪云莹)